中國航運業何去何從?
2013-08-22 16:38:45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業內認為,航運“苦日子”好轉短期難現,企業已經極限“自救”,急需國家“出手”
由于國際經濟形勢持續不振,近年來世界海運市場深陷調整期。中國航運業難以置身事外。當前,中國航運業正處于幾十年一遇的特別困難時期,運力出現嚴重過剩,價格持續低迷、整個行業面臨生存艱難的局面。
基層員工喊苦:“日子很緊,要么歇著,要么改行”
“沒啥生意,不天天閑著嗎?整體經濟形勢不好,有啥辦法!”小崔抱怨道。
小崔在江蘇連云港跑貨代業務已經有四五年時間了。作為航運業最基層的從業人員,對于航運市場的低迷,他深有感觸。近日,他在和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交流過程中,口里說得最頻繁的詞語就是“市場不行”、“很差”等。
“國外經濟那么差,沒有人買國內的貨,客戶出口掙不了錢。現在生意不好,得靠關系,有的是老客戶,有的是朋友介紹。”他說。
很多時候,小崔需要做的工作是去航運企業找船只,看哪家價格便宜,然后幫客戶訂艙。然而現在的問題是,“船多得是,但是運一次虧損,人家都不運。”
航運企業不搞運輸,船只的維護還需要定期做,此外還要繳各種費用。而往海外運,則會賠錢。“原來經濟好,每次倉位都爆滿。目前經濟形勢差,集裝箱艙位根本就訂不滿,虧艙嚴重。航運企業成本基本不變,石油價格又這么高,肯定賠錢。”
“有的企業可能還行,有些小廠都關了。不出海的人,要么歇著,要么改行。”無奈之下的小崔也在尋找著兼職。他說,運到國外賠錢,還不如做國內生意,國內市場畢竟大,國家政策也提倡。
和小崔一樣,給航運企業做配套設備的唐健,也深深地感受到行業的寒冬。
“現在航運、貨代日子都過得很緊。”唐健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外貿很差,整個貨運市場就那么大,大家都在搶貨。新船在造,老船還在用,貨運市場一下子就下來了。
由于大環境不好,運輸市場低迷,船東缺船的情況比較少。唐健說,“船東以前恨不得今天把錢拿過來,明天就把船開走。現在則完全相反了;船造好了,也不開走,天天挑毛病。因為船只每天的折價就有幾十萬元,太恐怖了。一條船有二十幾個船員,它還得養人啊。”
并不是所有的生意都很差。在唐健的感覺里,近兩年碼頭生意做得很好。航運市場不好,有點資金的企業開始轉向碼頭。“按照人家的說法,先把碼頭基建搞好再說。很多物流公司都在碼頭做堆場。”
不過,對于未來,唐健顯得有些悲觀。“這個冬天,可能還要持續三到五年,也可能十年八年。”
航企喊難:業績改觀不易 部分業務虧損加劇
行業“寒冬”之下,虧損成了不少航運企業的寫照。據記者統計,2012年,滬深股市12家航運企業總計虧損119.9億元。2011年,該數字為133.5億元。大部分企業出現虧損,少數微利。在盈利的企業中,海運業務大部分是虧損的。
今年以來,航運企業業績頹勢不改。長航鳳凰預計,2013年上半年凈利潤虧損3.35億元到3.6億元。招商輪船今年上半年預計虧損1.37億元。
“從上半年的情況看,(業績)依然不怎么樣。”中海海盛的人士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預計,目前市場還是供大于求,BDI指數(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也不是特別大,中期業績肯定是預虧的,航運主業都是虧損的。7月份和6月份差不多或者稍好一丁點,但作用不大。
天津海運的人士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所有的企業都面臨同樣的市場:運力過剩、運價沒有太大的變化,航運市場的情況沒有大的明顯改善,還在恢復期中。
“行業沒有什么利好,整個行業的航運主營業務都是低迷的。”寧波海運的人士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無論是造船還是航運,產能跟運力都過剩,目前還沒有明顯好轉。價格也沒有大的變化,國際運輸價格仍然比較低,處于低迷期。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干散貨運輸業可謂是當前航運業中的“重災區”,其嚴峻程度歷史罕見。遭遇資金困難或申請破產倒閉的航運企業不斷出現。
據悉,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干散貨航運市場經歷了長達四年多的低迷期,BDI指數一路下挫,2012年全年平均值僅為920點,較2011年同期的1549點驟降40.6%。無奈運價持續低迷,給干散貨船(船型 船廠 買賣)東經營創效帶來沉重壓力。
兼做近海運輸和遠洋運輸的國內某大型航運企業負責人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稱:“作為以往市場龍頭的好望角型船,尚不能彌補其日運營成本支出,遠東到歐洲航線甚至長時間出現負租金的極端情況。國內沿海市場,貨主自建船隊造成市場的供需失衡也比較嚴重,目前的航次運費收入尚不足以支付燃油費用。”
深圳海運協會有關負責人8月16日給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介紹的情況顯示,今年上半年,貨量季節性復蘇態勢明顯,主流航線箱率有不同程度改善,航運公司已陸續執行8月1日歐線的漲價,中國出口集裝箱指數CCFI報1088點,環比上揚1.2%,年平均值同比下滑6.1%;敏感程度更高的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為1088點,環比上揚1.6%,年均值同比下滑14%。
“回顧整個上半年CCFI和SCFI走勢,二季度指數環比持續下跌說明行業當季虧損加劇,指數年平均值的同比下跌代表了整體運價水平低于去年同期,預計集運半年虧損幅度不低于去年。”深圳海運協會有關負責人認為,在經歷上半年的虧損之后,航運公司下半年控制運力、保障運費的意愿更為強烈,預計運費水平將略微好于上半年,但難以挽回行業全年虧損。